“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almost anyhow,意思就是說一個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能夠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這是我的‘雞血’信條。”何卓航,這個生活在香港的川妹子,11年之間,從四川到北京,從倫敦到香港,從模范生到新東方老師,從典型的投行精英再到如今的非典型財富規劃師,每一個決定,她都堅持做到更好。

全力以赴,才不會后悔,而結果總會是好的。學生時代,何卓航名列前茅,高考以全省前100名的成績進入了全國最好的財經院校,研究生又以獎學金得主的身份進入了歐洲最頂尖的商學院深造。工作以后,何卓航順利加入美資投行,在香港最出名的股票分析師麾下磨練了近三年,所在的團隊連續多年排名亞太區第一名。如今作為一位財富規劃師,何卓航依舊杰出,入行以來都是MDRT(百萬圓桌會員),這是全球1%的從業者才可獲得的殊榮。忙碌的工作之余,何卓航還運營著自己的公共微信號,老米的小金庫,和大家分享資產配置的心得。

1. 投行的工作是什么樣的呢?
很苦,但我也真的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職業技能,還有職業精神。我認為投行的工作是最快能夠讓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脫胎換骨的工作之一。我當時的老板被稱為“the legend of the street”,為他工作壓力可想而知。
我們的工作時間很長,工作量也很大,研究行業和上市公司,跟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溝通,做金融模型,寫研究報告,帶投資者調研,帶上市公司路演,安安靜靜做一個研究員的同時,還要身兼多職當秘書當翻譯當導游。遇到每年上市公司出半年報和年報的時候,可能兩三天里只能睡幾個小時。
壓力大,節奏快,最重要是不能出錯。因為我們的一篇報告可能會左右第二天的股價,投資者會看,上市公司會看,媒體也會報道。大到對于上市公司公告的解讀,小到研究報告里的一個數字,以及金融模型里的假設,都要準確準確再準確,斟酌斟酌再斟酌。因為準確代表著你的信譽,一個數字錯了,別人就有理由質疑這份報告的精確度和可信度。有時候是沒有第二次機會的。
這些對于信息精準度“地獄式”的執著和要求,變成了我的“職業病”。我現在寫公眾號也好,和客戶溝通也好,都強迫自己一定要親自確認所有的信息是準確的。因為精確代表專業,代表我的信譽。
2. 為什么要離開投行?
選擇離開投行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我在投行真的學會很多職業技能,而且在投行你能看到未來的職業路徑,心里不會慌。但同時也會有很多自己無法掌控的時刻,而且畢竟我們只是大公司里的小小螺絲釘,每一顆螺絲都很重要,但是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和職責。而我希望我能有更多自由,例如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學更多其他“非金融”的知識,并且也可以在我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它們。所以我選擇了保險業。中國的保險市場其實還非常年輕,未來一定是需要更加專業以及知識更加全面的人來服務客戶的。

3. 投行生活如何影響你的新工作?
一方面,我有豐富的經濟金融知識儲備,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去掌握與保險有關的其他知識,譬如精算、醫療、法律、稅務等等,我能夠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建議,從而幫助他們實現防御性的海外財富配置需求。
另一方面,曾經對于精確的執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例如我寫公眾號文章,都會用以前寫研究報告的嚴謹態度去對待,信息精確、言語簡潔、重點突出。以及,我都會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想,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知識的人能理解嗎?每一篇文章我都會去想,每一份計劃也是。例如我會詳細解釋給客戶的計劃,劃重點,寫注釋,舉例子,讓他們更容易理解。
4. 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其實我認為本質上是沒有不同的。以前我分析的是行業和股票,我的客戶是機構投資者,我的工作是向他們提供買賣建議。現在我也是做分析為客戶提供建議,只不過分析的標的以及面對的客戶不同了而已。
我真的很喜歡現在的工作,一方面我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去學習新東西,并且能夠利用它們到我的工作中,去實實在在幫到別人,這給了我很大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我接觸到了更廣泛的客戶群體,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各種不同的經歷和背景,跟他們接觸和交流也進一步開闊和豐富了我自己。

5. 未來的規劃
我覺得我找到了職業的“歸宿”,現在的工作給了我足夠的發揮空間。在工作上,我有長遠的目標,也有眼前的一個個小目標,踏實堅定地走好每一步,最后的結果就會是好的。希望自己在現在的職業軌道上,不忘初心,最后成長為像前老板一樣的“legend”。